黔西南州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暢通產銷鏈 助“黔貨出山” 促鄉村振興
近年來,位于興義市頂效街道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黔西南州配送分中心,依托完善設施與渠道優勢,在拓展市場、提升農產品品質、深化與農戶合作中持續發力,不僅打通了“黔貨出山”的關鍵鏈條,還推動了農業產業升級,帶動農民增收,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走進配送中心,可見農戶送菜的車輛絡繹不絕,分揀、檢測、打包、配送等環節緊密銜接、運轉有序。蔬菜到貨后,工作人員首先按種類和品質進行初步分類,質檢員隨即對農藥殘留等關鍵指標進行嚴格抽檢,確保每份蔬菜均符合安全標準。隨后,根據訂單需求進行精準分揀,以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在分揀區域,工人們正忙著為剛到的韭菜去除黃葉、進行捆扎,分揀中心的大部分務工人員來自周邊地區。分揀工陳代會表示:“在這里分揀韭菜,離家近,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還能享受一頓免費午餐,輕松又能消磨時間。”這份家門口的工作,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也使他們的生活更加充實。

分揀完成的蔬菜經過清洗、稱重和包裝后,進入冷鏈物流環節。“每天把蔬菜洗凈、裝進泡沫箱,再裝車發往廣東、浙江、江蘇等地。”打包專員王國龍說,這份工作離家近,能照顧老人和上學的孩子,月薪7000-8000元,生活有保障。
運輸司機韓文權則忙著將貨物發往江浙滬:“一個月配送4次,每次拉14噸左右,這一車正要發往江蘇淮安。”這些司機成為“黔貨出山”的重要運輸紐帶,將新鮮農產品送往全國各地,讓更多人品嘗到黔西南的美味。
作為推動“黔貨出山”的重要平臺,該配送中心占地148.83畝,項目總投資45061.46萬元,配備了分揀大棚、成品保鮮庫、冷庫等設施,依托便利的交通條件,保障農產品快速運輸。自2022年7月試運營以來,中心已搭建起覆蓋上海、廣東、江西等17個省(市、區)大型專業批發市場的銷售渠道,主打韭菜、蒜苗、菜心等黔西南生鮮產品。目前,日均幫助周邊種植戶銷售蔬菜25噸。

簽約種植戶余華遠駕駛貨車抵達配送中心,打開貨車后門,滿車的韭菜映入眼簾,幾名工人立即上前卸貨。“這是這個月最后一車韭菜,這一茬已經收割結束。我種了50多畝韭菜,每月收割6-7萬斤,全部送到分揀中心,根本不愁賣。”截至目前,配送中心已簽約種植戶200余戶,覆蓋黔西南州興義、安龍、冊亨等8個縣市,有效帶動當地及周邊地區擴大蔬菜種植面積。
與此同時,配送中心還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大量就近就業崗位。務工人員多為周邊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從事貨物驗收、分揀、包裝、發貨等多個環節的工作。“來這里三年了,主要做清洗和打包,早上8、9點來,菜處理完就下班,月薪平均4000-5000元。”家住馬別社區的務工群眾劉洪娟說,在家門口掙錢,不用外出奔波,很方便。

據統計,配送中心日均帶動30至40人就業,每年解決農戶就業5000人次,年發放工資超過100萬元。這些就業崗位不僅幫助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實現了穩定就業,還促進了他們的社會融入和個人發展,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配送分中心業務專員顧典梅介紹,中心規劃用地99218.04㎡(148畝),總建筑面積92487.06㎡,總投資45061.46萬元,以打造“標準化、現代化、便利化”交易平臺為目標,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配送中心自試運營以來,累計銷售蔬菜7萬噸、分揀4.5萬噸,年處理能力達2.4萬噸,日處理能力60至80噸(約12至16萬斤)。截至今年八月,銷售量超9000噸。
今年以來,配送中心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從以往聚焦大灣區,拓展至廣州、溫州、義烏、合肥等地。其中,廣州占比54%、溫州占比23%、義烏占比9%。同時,中心開通了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模式,覆蓋更多客戶群體。下一步,中心將在當地政府帶領下,發揮國企平臺優勢,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金融助力”模式發展訂單農業,既保障農戶種植積極性與基本收益,也推動全州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來源:興義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王洋翠 韋榮
頻道推薦
平臺矩陣
會員登陸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