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科技賦能解鎖農業生產“新姿勢”
連日來,興義、興仁、安龍、貞豐等地的田野上,處處涌動著現代農業生產的熱潮。“良田、良機、良種、良法”的推廣,還有科技賦能,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谷雨時節,興義市萬屯鎮盤新村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姜農們搶抓農時播種生姜,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村里引入無人機運輸和機械化開溝等新技術,以科技賦能春耕生產,大幅提升了農事作業效率,為傳統農耕注入了新活力。
種植戶楊小贊難掩興奮:“我們租的地比較零散,有些還不通公路,以前搬運物資太費勁,現在一臺無人機,一天能頂20個人的搬運量,精準投放物資,輕松又高效,能供應50個人種植使用的物資,可幫了大忙!”
在臥戛村的生姜種植基地,開溝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標準化作業讓溝渠筆直、深度均勻。種植大戶鄧波介紹:“機械化種植效率高,一臺開溝機一天能種8畝地,而且種出來的姜形態好、產量高,比傳統種植強太多了!”
州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表示,后續,將根據生姜不同苗期、生長期特性,指導農戶追肥、除草,并強化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訓,全程跟蹤服務,力保生姜優質高產。
在中國薏仁米之都興仁市,科技特派員成為田間地頭的常客。科技特派員們圍繞薏仁米、精品水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舉辦專題培訓,用科技力量為農業發展增效賦能。
在巴鈴鎮大普村薏仁米種植基地,科技特派員現場示范病蟲害防治方法,手把手教農戶如何辨別病蟲害,正確使用農藥,切實幫助農戶提升科學種植水平。
“以前遇到病蟲害,心里干著急,不知道咋辦。現在有科技特派員指導,心里踏實多了,按照他們教的方法,今年薏仁米的長勢明顯比去年好。”大普村村民易立芬臉上笑意盈盈。
據了解,2025年興仁市將選派21名以上科技特派員下沉基層,推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科技服務在涉農鄉鎮實現全覆蓋。這些來自農業科研、技術推廣領域的專業人才,將深入田間地頭與產業一線,圍繞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標準化種植等關鍵環節提出個性化解決方案,用科技力量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全力助推興仁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在位于安龍縣春潭街道陽方社區的貴州蔬菜集團蔬菜種植基地里,嫩綠的菜心、水靈的黃瓜長勢正好。科技人員正為農戶講解科學施肥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知識。“這菜心要想長得好,施肥得講究‘少食多餐’,不能一次施太多。”科技特派員邵吳霜一邊說一邊拿起一把肥料,示范著用量。
基地工人潘登美聽得認真,不時提問:“那遇到菜青蟲該咋防治呢?”
科技人員耐心解答:“咱們盡量用防蟲網、誘蟲燈這些物理方法,實在不行再選用低毒農藥,還要注意安全間隔期。”
為了讓農戶更好地掌握新技術,安龍縣還組織了多次現場觀摩和培訓活動。在一次無人機植保演示中,農戶們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看著無人機在田間低空飛過,均勻地噴灑著藥劑,大家紛紛感嘆科技的力量。
“以往人工打藥費時費力,現在這無人機掠過田間,藥霧均勻覆蓋,效率提升了好幾倍,以后咱擴大生產規模更有底氣了!”貴州蔬菜集團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先濤說。
安龍的田間技術課堂讓農戶收獲滿滿,貞豐縣則憑借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多元發展的新路子。
在貞豐縣魯貢鎮的芒果園里,果農們正忙著疏果、套袋。“今年氣候好,芒果坐果率高,得趕緊把小果、病果疏掉,保證剩下的果子又大又甜。”果農王大哥踩著木梯,雙手靈活地穿梭在枝葉間,仔細摘除小果和病果,“現在政策真是貼心,政府不僅請來技術專家到果園手把手教管理,還搭建電商平臺幫我們賣貨。去年豐收季,通過直播間賣出上萬斤芒果,單價漲了不少,收入比過去翻了一番!”
與此同時,北盤江畔的火龍果種植基地也在進行著夏季管護。當地群眾通過流轉土地、到基地務工等形式參與產業發展,學習掌握現代種植技術,從傳統農民成功轉型為新型職業農民,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們幫農戶聯系了優質的有機肥,還組織了技術培訓,確保火龍果品質和產量。下一步,我們打算發展火龍果采摘游,進一步提升產業附加值。”魯容鄉江育村百香果基地管理人員熊明鋒說。
從興義的智慧農機,到興仁的科技特派員服務;從安龍的田間技術課堂,到貞豐的特色產業多元發展,讓科技在現代農業生產中落地生根,一幅科技賦能解鎖現代農業生產“新姿勢”的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鋪展。
來源:黔西南日報 作者:韋歡
頻道推薦
平臺矩陣
會員登陸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