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六項行動”建設綠色宜居鄉村
黔西南州現有7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和32個州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今年以來,全州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重大政策機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村莊風貌、基礎設施配套、農村改廁、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等方面積極展開六項行動,在全州39個示范試點村推進綠色宜居鄉村試點建設。
一是實施村容村貌塑造行動。合理引導試點農房建設,科學規范建筑風格,引導群眾充分利用鄉土材料營造豐富多樣的鄉土特色風貌。持續開展菜園、果園、花園建設,打造能夠延續鄉村文脈的特色景觀。如,興仁市大山鎮老里旗村,采用保護和利用并存的規劃方式,改造院落環境,修復生態環境,形成了山、林、田、寨交融的特色田園村寨。
二是實施基礎設施提升行動。合理布局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持續加強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村莊主干道實現“白改黑”。根據村莊區域、文化習俗等特點,合理布局公共活動場地,體現“小而精、小而美”。如,興仁市屯腳鎮鯉魚村全面完成污水處理管網、固定垃圾池等建設,先后建成通組路28.25公里、串戶路13.36公里,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增強村民幸福感。
三是實施公共服務提質行動。持續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加快試點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兒童之家”“農村書屋”“衛生室”、活動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民間傳統習俗、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傳承和利用提供服務場所。如,貞豐縣長田村利用村文化室,集合民間藝人、鄉賢、能工巧匠等,傳承發展布依族“八音坐唱”,為村莊的持續建設注入地域文化特色。
四是實施人居環境治理行動。始終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圍繞廁所、污水和垃圾3個重點內容,開展“三清三整三提升”村莊清潔行動,多輪次開展村域道路清理、村組干道、房前屋后等清潔行動,以拼的精神、賽的勁頭、比的氛圍,聚焦試點村區域的村容村貌,精準持續發力、積極動員群眾參與,形成人居環境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如,義龍新區頂效街道樓納村建設垃圾池5個,配置垃圾箱300余個、垃圾清運車3輛,配備環衛工人15名,積極發動村民共同維護村內環境。
五是實施村莊清潔行動。持續推進“四拆”“兩清”建設,實現環境衛生“戶戶有人抓、家家有人管、上下齊動員、人人齊參戰”。通過土地綜合整治、環境整治、生態修復等措施,讓農作物秤、農膜等農業廢棄物得到有效回收及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得到有效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如,冊亨縣壇坪村通過“以舍”積分超市,倡導“以舍為得、以舍為有”新理念新風尚,引導群眾主動拆除衛生環境差的室外簡易廁所、風貌差的遺棄危房、屋頂藍皮瓦彩鋼棚等,常態化推進村莊清潔行動,讓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六是實施村莊美譽度行動。積極申報爭取旅游鄉村、數字鄉村、平安鄉村、民族團結示范村等榮譽稱號,提升美麗鄉村形象和品牌,進一步提高村莊知名度和美譽度。如,興義市酒金街道辦酒金村打柴山依托當地鄉村資源優勢,積極整合農業、人文、生態、旅游等資源,通過增設微景觀,運用老物件寓景于農的主題性創作,讓鄉村鄉愁氣息與現代都市生活融合,發展旅游業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
來源:黔西南州鄉村振興局
頻道推薦
平臺矩陣
會員登陸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