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四個精準”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為促進衛生事業均衡發展、提高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整體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我州著力謀劃、統籌、施策、協作“四個精準”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走深走實,保障醫療資源上下貫通、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有效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足、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等問題。
精準謀劃。2020年,我州全面啟動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明確2022年底興義市、興仁市、貞豐縣、晴隆縣4縣(市)建成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分工協作、服務優質、有效運行的州級示范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目標實現縣域內就診率達90%以上、門急診占比達45%以上。當前,全州10個縣域緊密型醫共體覆蓋133個鄉鎮衛生院,興仁市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列入國家級2021年試點,興義市、貞豐縣、晴隆縣3縣(市)列入2021年重點推動,全州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精準統籌。聚焦服務、管理、責任、利益“4個維度”11項指標的落實,統籌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縣市以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為牽頭醫院與縣域內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組建緊密型醫共體,依托縣級等級醫院雄厚的技術、高素質的人才、先進的設備等優勢,以管理、技術為紐帶,構建服務、管理、責任、利益共同體,探索出財務統一管理、業務統一管理、人員統一管理、績效統一考核、藥械統一管理“五統一”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模式,建立縣鄉“一家人”的人員崗位雙向流動機制。目前,興義市、興仁市、晴隆縣、貞豐縣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已基本實現責任共同體、管理共同體、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并在縣域內共同體實施醫保總額付費機制。
精準施策。結合各縣實際,多方式推進縣級醫療機構與鄉鎮、村級醫療分工協作機制建設,形成鄉鎮、村首診,急慢分診,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有效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引導對象合理選擇醫療就診。興仁市醫院與興仁市所轄范圍內鄉鎮衛生院建立雙向轉診機制,簽訂雙向轉診協議書,明確市醫院職責和鄉鎮衛生院職責;興義市成立了醫共體管理中心和遠程會診中心,將“6S管理理念”引入到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從醫療質量、護理、醫院感染、疫情防控、藥學、信息、財務、審計、價格、社保、績效等方面的管理入手,確保基層醫療機構管理更加規范;貞豐縣由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牽頭實施,完善分級診療系統,目前已建成7個模塊,網絡覆蓋14鄉鎮(街道)衛生院和156個村(居、社區)所屬村衛生室42萬人;晴隆縣選舉產生醫共體第一屆理事會,成立了醫保和價格管理中心等14個醫共體管理中心,推動實現行政、人員、財務、業務等為主要內容的一體化管理,完善醫共體治理體系,促進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精準協作。建立協作機制,村衛生室接診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病人,為轄區群眾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鄉鎮(中心)衛生院、街道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診病種單純、病情較穩定的一般門診,以及住院病例及與技術水平、設施設備條件相適應的病人;縣級醫療機構接診急需緊急處理但病種單純的一般急診和病情復雜或有復雜的合并癥,以及病情較重的急、慢性病人、診斷治療均有較大難度預后較差的病人。縣、鄉、村三級分工協作,更好地實施分級診療滿足轄區群眾健康服務需求。當前,貞豐縣運用分級診療系統共轉診2376例;冊亨縣縣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實現占比達39.62%,與2020年33.54%相比增長了6.08%,全州各縣(市)縣域內就診率均達90%。通過分級診療的有效開展,明顯縮短了基層患者就醫等候時間,確保患者得到有效及時救治,減輕患者醫療負擔,助力健康扶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來源:黔西南日報 作者:通訊員 陳隆彬 王福坤)
頻道推薦
平臺矩陣
會員登陸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