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龍新區德臥鎮3000臺旋耕機“鬧”秋耕

9月下旬以來,正值秋耕備耕時節,義龍新區德臥鎮胡秀國、楊定岳等廣大農民陸續把近3000臺大小型旋耕機(農業耕作機)開進田間地頭作業,農業機械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翻犁板田地,為種植小麥、油菜、蔬菜等秋冬作物順利推進夯實了基礎。
在今年秋耕秋種中,德臥鎮緊緊圍繞農業機械化高質高效發展要求,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發展現代化農業為增收方向,積極推廣新型農機,突出機械化作業,擴大機耕面積,秋耕時節,在田間地頭,處處可見大小型旋耕機“鐵牛”奮蹄翻犁板田土,機聲隆隆鬧秋耕的繁忙景象。
9月28日,走進毛杉樹村500畝以上壩區,一臺臺大小型旋耕機“噠噠噠”的聲音響徹整個村子,有條不紊地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依然機聲隆隆開足馬力,穿梭在田間地頭翻犁板田土地,一幅秋耕農忙的生產圖景徐徐鋪開。“我家剛收割水稻曬干裝好倉,今天一早就開著旋耕機翻犁自家5畝板田,2天就打完了,過幾天就種大白菜。現在犁田地都是用農機,省時省力又減輕了負擔。”毛杉樹村瓦廠組61歲農民胡秀國駕馭旋耕機翻犁板田時說道。
胡秀國還說:“我家的田采取‘水稻+蔬菜(大白菜)+早熟糯玉米’循環種植模式,一畝田一年可種三季,一點空田的時間都沒有,一畝田一年種下來有1萬多元的收入。”
大型旋耕機操作手楊定岳說:“我購買了大型旋耕機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農戶翻犁田土,既解決了勞動力缺乏的難題,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我幫助群眾翻犁板田地是130元一畝,一天可翻犁10畝,有1000多元的收入,也方便了廣大群眾。”
近年來,由于外出務工的年輕勞動力增多,缺乏勞動力就成了秋耕生產的一大難題。德臥鎮突出“改地宜機”和“改機宜地”,積極做好山地小型現代農機的推廣使用,提升農機裝備升級改造,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逐漸走上一條強產業、夯基礎、興科技、促發展的鄉村振興機械化道路,提高秋耕生產機械化效率,促進秋耕農業生產發展。
(吳古昌)
責編:王湛
頻道推薦
平臺矩陣
會員登陸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