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龍新區2.56萬畝“訂單”高粱開鐮收割

高粱壓彎腰,農民搶收忙。8月上旬以來,義龍新區2.56萬畝“訂單”高粱陸續成熟開鐮收割,田間地頭呈現一派搶收忙碌景象。農民們搶抓晴好天氣搶收和晾曬高粱,確保高粱顆粒歸倉,預計高粱總產量2048萬斤、總產值6144萬元以上。
今年農業生產,義龍新區按照“什么賺錢種什么、什么適宜種什么”的思路,把高粱種植作為綠色、安全、高效、生態型的鄉村產業,開展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在德臥、頂效等10個鎮(街道辦)高標準高質量科學規劃“訂單”種植優質高粱2.56萬畝,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生產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助力廣大粱農持續穩定增產增收。
“我家今年與貴州國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合同種植高粱10畝,公司以每斤3元‘訂單’保底收購,一畝高粱產量800斤左右,估計今年有2.4萬多元的收入!”8月6日,義龍新區德臥鎮扁占村扁占二組村民李賢榮右手握住鐮刀割下沉甸甸的高粱,左手拿著一串串穗粒飽滿的高梁,動著嫻熟地割了成熟的高梁盤算著說。
今年,義龍新區以“穩面積、提單產、升品質、保豐收、夯基礎、推農機”為主抓手,緊扣“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內涵,抓好現代
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綠色發展導向,以穩產高產、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開展“強化示范攻單產”行動,以領辦高產示范點及高質高效、高產高效、單產提升、特色高粱等為依托,在萬屯鎮萬屯村、新橋鎮木科村等地創辦5個高粱高產示范點、示范面積2500畝,加快推進高粱種植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科技化、品牌化、市場化,讓高粱產業成為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促進山區農民增收致富。
在高粱種植中,義龍新區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引進貴州國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農業企業,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市場運作種植模式,全力打造 “一村一品”高粱產業,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發展模式,實行“產銷對接”利益聯結機制,打消群眾種植高粱的后顧之憂,外引內培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通過以銷促產、產銷聯動,實現企業對種植農戶實行“訂單”保底收購高粱,搭建起“企業+農戶”銷售平臺,創新產業發展模式,促進高粱產業轉型升級,健全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實現銷售有渠道、企業有效益、農民有增收。
(吳古昌)
責編:王湛
頻道推薦
平臺矩陣
會員登陸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