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龍新區7.6萬畝優質水稻開鐮收割

8月30日,德臥鎮德臥村獅子山一組王照祥家正在田里收割水稻
田里稻谷飄香,農民搶收忙碌。8月下旬以來,義龍新區7.6萬畝優質水稻漸漸成熟開鐮收割,農民們自發組成“互助組”,采取“親幫親、鄰幫鄰、戶幫戶”的搶收方式,把機動脫粒機、聯合收割機等機具開進田間地頭作業,搶抓晴好天氣搶收和晾曬谷子,確保秋糧顆粒歸倉,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生產,筑牢農民“米袋子”。
在今年農業生產中,義龍新區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把農業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引進甜香優2115、泰優3216等水稻品種,推進優質水稻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開展“強化示范攻單產”行動,推動水稻“良種良法良機良田良地”融合發展,推廣產量高、抗性好、適應性強的優質水稻品種,集中優勢力量促進優質水稻單產和品質提升,保障農業生產穩中有進、穩中向優、穩中向好,確保穩產保供,確保農業農村穩定發展。
“今天一早我家就把機動脫粒機開進田里收割3.5畝水稻,利用機械收割水稻省時省力省工,今年收割下來的水稻顆粒飽滿,一畝收下來有1200斤出田谷,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8月30日,義龍新區德臥鎮德臥村獅子山一組50歲村民王照祥家利用機動脫粒機在田里收割水稻時,心里樂滋滋地說著。
義龍新區按照“穩糧食,擴油料”的要求,大力實施水稻糧增工程、水稻育苗移栽、水稻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生產適用技術,以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及專業統防統治、土地培肥、標準農田建設、種子體系、農機化示范為重點的綜合增效項目,切實辦好水稻超高產示范點、樣板田,以點帶面,努力使農民真正掌握實用技術,提高農民種糧水平,推行水稻高效化、輕型化、標準化、規范化種植,提升水稻種植水平,提高水稻單產,促進糧食增產增收,奪取糧食和農業豐收。
(吳古昌)
頻道推薦
平臺矩陣
會員登陸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