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龍新區規劃種植12.5萬畝蔬菜 助推農業產業扶貧

2月22日,德臥鎮農民在德臥金州出口蔬菜基地栽種甜菜。
今年1月以來,義龍新區按照“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組織形式,堅持以“貧困村、貧困戶”為農業產業扶持導向,在德臥鎮白水河村、龍廣鎮小場壩村等9個鎮涉及的村,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科學規劃種植優質甜菜、芥藍、菜芯等優質蔬菜品種12.5萬畝,打造 “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助推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企業壯大、貧困村發展、貧困戶增收。
義龍新區著力打好產業結構調整和業扶貧硬仗,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帶動貧困戶發展扶貧產業“泉涌”特色扶貧工程,緊密政府、企業、農戶三方合作,實現符合蔬菜產業生產方式的植種扶貧模式,引進省級龍頭企業(貴州金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德臥鎮八光海子種植金州出口蔬菜,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市場管理運作模式,是集蔬菜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主要從事蔬菜種植、加工、銷售、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打造“金州龍”蔬菜品牌,打造現代農業開發的樣板、現代高效扶貧產業的標桿,為全區高效生態蔬菜產業發展實現貧困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為打造出一批具有全區蔬菜特色的“生態品牌”、“特色品牌”和“原產地品牌”,義龍新區著力打造現代高效山地蔬菜特色農業,形成以企業促進產業規模化擴張、以產業規模化擴張促進企業發展。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積極引導和多方幫助組建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蔬菜種植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示范帶動、政策扶持、技術指導等措施,把農村家庭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模式聯合組成“聯合艦隊”,遵循“品種調優、產業調特、規模調大”的原則,為會員搞好技術交流、信息溝通、協調服務、提供最新市場信息、產品開發,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組建科技下鄉服務團,幫助農戶解決在“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的困難,不斷推進現代蔬菜農業向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吳古昌)
責編:盧生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