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持續推進農業現代化 促進產業振興發展
近年來,興義市堅持“立農為農、市場導向、融合發展、綠色引領、創新驅動”五大原則,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以機械化、品牌化、市場化、科技化等“十化”持續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在萬峰林景區,迷你小火車稻田觀光、稻田捉魚、稻田抓鴨等旅游項目,不僅豐富了旅游業態,增強了游客的體驗感,同時魚和鴨還可以吃稻田里的害蟲和雜草,不僅減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還提升了水稻的品質。
貴州萬峰福稻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坤介紹說:“我們通過將農民的土地流轉過來,進行農業景觀的打造,然后采取立體的種養殖模式,在插秧的時候就把稻田鴨、稻田魚、稻田蛙全部放到田里面去,讓他形成這種循環的養殖模式。我們通過農業+旅游的模式,畝產值能夠達到5萬元左右,在增加游客的體驗度的同時,農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我家有三畝土地,一年租給他們得到五千塊錢租金,現在我來給他們稿田間管理,在公司里面上班,一個月有2400元工資,一年得到3萬塊錢左右。”上納灰村民查蘭林的說道。
種養結合、穩糧增效,在貴州萬峰福稻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萬峰林景區發展的“稻+魚”、“稻+鴨”、“稻+蛙”等“稻+N”生態種養模式,大幅度的提高了稻田的綜合效益,走出了一條“農業+旅游”的現代化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在敬南鎮十里坪壩區,村民范興美正在忙著采摘黃瓜,這些黃瓜將被打包裝載送往粵港澳大灣區。
“我家就是十里坪的,我們從開始就在這里打工,已經做了五六年了,從栽、種、收樣樣都在做,一個月得到三千多元,一年算下來得到三萬多元,也還可以。”興義市敬南鎮新坪村村民范興美說。
興義市鴻鑫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徐銘龍介紹道:“每天采摘量都有70多噸,除了本地銷售的以外,我們80%都銷往粵港澳大灣區,每天有50多噸運往粵港澳大灣區,每天早上我們工人很早就開始采摘了,早上采摘早上就打包運輸,到晚上就到粵港澳大灣區了,每天我們壩區有100多個工人在進行作業。”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十里坪壩區由興義市鴻鑫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運營,近年來,公司突出區域優勢,提升規模質量,依托電商平臺,精準對接市場,打通銷售壁壘,與廣州、深圳、上海等地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從而實現產銷對接一體化,有效助力了黔貨出山。
抓龍頭、強品牌,加速推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程,而農業機械化、科技化的推進,也有力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效,農民致富增收。
貴州海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魔芋種植及加工的興義本土企業。在公司的素食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們各司其職,將生產出來的魔芋素食成品攪拌、冷卻,在全產業鏈工序配合下,一袋袋精美的魔芋產品新鮮面市,同時也切實拓寬了周邊老百姓的增收渠道。
“在魔芋基地上班得到三千元一個月,現在已經領得一萬多元了,收入還是可以的,我準備好好在這里多學點技術,明年把我的六七畝土地全部種上魔芋,多增加點家庭收入。”敬南鎮白河村村民呂天成說。
據了解,該企業在興義市11個鄉鎮(街道)發展和推廣魔芋種植,每年在魔芋種植、采收、生產等各個環節能解決當地3萬余人次群眾務工,年均支付勞務費300余萬元,魔芋產品日產量可達5噸。
接下來,公司還將不斷加大魔芋科研投入,利用公司成立的魔芋研究化驗室,生產出更多的魔芋精深加工產品,同時,利用已建成的4個魔芋生產冷庫,不斷擴大魔芋產品承載量,走出一條魔芋全產業鏈的發展之路。
據貴州海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功介紹:“下一步我們要做成魔芋的一些代餐食品,代餐飲料以及我們的一些代餐粥,我們的開袋即食的這些魔芋休閑食品,把我們整個的魔芋產品給它多樣化推向我們的黔西南州市場,來回饋我們的消費者。”
據了解,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市農業總產值預計可達68億元,預計同比增長7.5%左右,農業增加值預計可達42.5億元左右;截至第三季度末,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12700元,預計同比增速15%左右。下一步,興義市將積極與省州對接,爭取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開展建成區高標準農田提質增效工作,出臺特色產業招商引資優惠措施,努力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加快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技術改造,為實現產業振興提供有力支持。
來源:興義融媒 作者:洪霞 萬山青
頻道推薦
平臺矩陣
會員登陸



共有0條評論